歌贊奧義書

譯者﹕林建國


第七部
第一章 那羅陀和薩那拘摩羅的對話



唵。那羅陀到薩那拘摩羅跟前說﹕“可敬的先生﹐請指導我”

薩那拘摩羅對他說﹕“請告訴我你所曉得的。之後我將告訴你以外還
有什么。”



那羅陀說﹕“可敬的先生﹐我曉得黎俱吠陀﹑夜珠吠陀﹑沙摩吠陀﹑
阿闥婆吠陀--這是第四﹑史詩和古謠--這是第五﹑吠陀中的吠陀
(即文法)﹑摩尼的祭禮﹑數字之學﹑佔卜之學﹑時間之學﹑羅輯﹑
倫理﹑語源學﹑音韻學﹑性命之學﹑兵法﹑天文﹑魔術和藝術。我通
曉這一切﹐可敬的先生。



“然而﹐可敬的先生﹐所有這一切﹐我知道的只是文字﹔我不曉得本
身。曾有像你這樣的長者告訴我﹐曉得本身的人可以超越懮苦。我是
一個受懮苦侵襲的人。可敬的先生﹐請幫助我跨越懮苦到彼岸。”

薩那拘摩羅對他說﹕“你所讀過的﹐只是一個名字。



“的的確確﹐黎俱吠陀﹑夜珠吠陀﹑沙摩吠陀﹑阿闥婆吠陀--這是
第四﹑史詩和古謠--這是第五﹑吠陀中的吠陀﹑摩尼的祭禮﹑數字
之學﹑佔卜之學﹑時間之學﹑羅輯﹑倫理﹑語源學﹑音韻學﹑性命之
學﹑兵法﹑天文﹑魔術和藝術--它們只是一個名字。

“對名字加以沉思。



“把名字當作梵來沉思的人﹐可以出乎自己的意志達到名字所能概括
的范圍--這就是把名字當作梵來沉思的人。”

那羅陀說﹕“可敬的先生﹐有超越一個名字的東西嗎﹖”

“當然有超越一個名字的東西。”

“請告訴我那是什么﹐可敬的先生。”

第二章 語言之為梵



“的的確確﹐語言要勝過名字。語言使一個人了解黎俱吠陀﹑夜珠吠
陀﹑沙摩吠陀﹑阿闥婆吠陀--這是第四﹑史詩和古謠--這是第五
﹑吠陀中的吠陀﹑摩尼的祭禮﹑數字之學﹑佔卜之學﹑時間之學﹑羅
輯﹑倫理﹑語源學﹑音韻學﹑性命之學﹑兵法﹑天文﹑魔術﹑藝術﹑
還有天地﹑大氣﹑空間﹑水火﹑神祗﹑人類﹑牛羊﹑飛鳥﹑種子﹑樹
木﹑動物﹑蛆虫﹑蒼蠅﹑螞蟻﹑以及公正的和不公正的﹑真實的和虛
假的﹑善食的和邪惡的﹑愉快的和不愉快的﹐便沒有辦法區別了。

“的的確確﹐語言使我們曉得這一切。對語言加以沉思。



“把語言當作梵來的沉思的人﹐可以出乎自己的意志達到語言所能蓋
括的范圍。--這就是把語言當作梵來沉思的人。”

那羅陀說﹕“可敬的先生﹐有超越過語言的東西嗎﹖”

“當然有超越過語言的東西。”

“請告訴我那是什么﹐可敬的先生。”

第三章 心之為梵



“的的確確﹐心要勝過語言。正像是﹐閤緊的拳頭握住了兩個桃子﹐
兩只李子﹐兩顆無花果﹐同樣﹐心靈握住了語言和一個名字。因為當
一個人心裡想頌讀聖詩的時候﹐他便讀着它們。當一個人心裡想從事
某些行為的時候﹐他便做着它們。當一個人心裡想有孩子﹑牲口的時
候﹐他便希冀着它們。當一個人心裡想擁有世界和其它一切的時候他
便渴求着它們。的確﹐心是自我﹐心是世界﹔心是梵。

“對心加以沉思。



“把心當作梵來沉思的人﹐可以出乎自己的意志達到心所能蓋括的范
圍--這就是把心當作梵來沉思的人。”

那羅陀說﹕“可敬的先生﹐有超越過心的東西嗎﹖”

“當然有超越過心的東西。”

“請告訴我那是什么﹐可敬的先生。”

第四章 意志之為梵



“的的確確﹐意志要勝過心﹐因為當一個人行使意志時候﹐他在心裡
思想﹐然後發出語言﹐然後在名字中哂谜Z言。聖歌包括在名字裡頭
﹐而所有的祭禮包含在聖歌裡頭。



“確實的﹐意志 是這一切的目標﹔它們從意志產生﹐並棲息于意志。
 蒼天和大地意志着﹐大氣和空間意志着﹐水和火意志着。透過了它
們的意志﹐雨跟着意志﹔透過了雨的意志﹐食物跟着意志﹔透過了食
物的意志﹐生息跟着意志﹔透過了生息的意志﹐聖歌跟着意志﹔透過
了聖歌的意志﹐祭禮跟着意志﹔透過了祭禮的意志﹐世界跟着意志﹔
透過了世界的意志﹐所有的東西跟着意志。這便是意志。對意志加以
沉思。



“把意志當作梵來沉思的人﹐可以出乎自己的意志達到意志所能蓋括
的范圍--這就是把意志當作梵來沉思的人。”

那羅陀說﹕“可敬的先生﹐有超越過意志的東西嗎﹖”

“當然有超越過意志的東西。”

“請告訴我那是什么﹐可敬的先生。”

第五章 思考之為梵



“的的確確﹐思考要勝過意志。因為當一個人思考時候﹐他行使意志
﹐然後在心裡思想﹐然後發出語言﹐然後在名字中哂谜Z言。聖歌則
包括在名字裡頭﹐而所有的祭禮又包括在聖歌裡頭。



“的的確確﹐思考是這一切的目標。它們從思考產生﹐並棲息于思考
。所以要是一個人沒有思考力﹐即使他擁有許多知識﹐人們會說他空
無所有﹔因為他如果有學問的話﹐他不會這么沒有思考力。而一個人
要是思考得周詳的話﹐即使只曉得一點點﹐人們還是樂于聽他的。的
的確確﹐思考是這一切的目標﹔思考是自我﹔思考是支持者。對思考
加以沉思。



“把思考當作梵來沉思的人﹐掌握了永恆﹑堅定﹑不受壓抑的人﹔可
以出乎自己的意志達到思考所能蓋括的范圍--這就是把思考當作梵
來沉思的人。”

那羅陀說﹕“可敬的先生﹐有超越過思考的東西嗎﹖”

“當然有超越過思考的東西。”

“請告訴我那是什么﹐可敬的先生。”

第六章 默想之為梵



“的的確確﹐默想要勝過思考。大地默想着。中間界默想着。天空默
想着。眾水默想着。群山默想着。神祗默想着。人默想着。在地上的
眾人當中成就偉大的人。也就分沾了一份默想。于是當小小的人在那
裡爭吵﹑指責﹑趾Φ臅r候﹐偉大的人卻是掌握了一份默想。對默想
加以沉思。



“把默想當作梵來沉思的人﹐可以出乎自己的意志達到默想所能蓋括
的范圍--這就是把默想當作梵來沉思的人。

那羅陀說﹕“可敬的先生﹐有超越過默想的東西嗎﹖”

“當然有超越過默想的東西。”

“請告訴我那是什么﹐可敬的先生。”

第七章 領悟之為梵



的的確確﹐領悟要勝過默想。領悟使一個人體會黎俱吠陀﹑夜珠吠陀
﹑沙摩吠陀﹑阿闥婆吠陀--這是第四﹑史詩和古謠--這是第五﹑
吠陀中的吠陀﹑摩尼的祭禮﹑數字之學﹑佔卜之學﹑時間之學﹑羅輯
﹑倫理﹑語源學﹑音韻學﹑性命之學﹑兵法﹑天文﹑魔術﹑藝術﹑還
有天地﹑大氣﹑空間﹑水火﹑神祗﹑人類﹑牛羊﹑飛鳥﹑種子﹑樹木
﹑動物﹑蛆虫﹑蒼蠅﹑螞蟻﹑以及公正的和不公正的﹑真實的和虛假
的﹑善食的和邪惡的﹑愉快的和不愉快的﹑食物和味覺﹑這個世界和
那個世界。對領悟加以沉思。



“把領悟當作梵來沉思的人﹐便掌握住悟性和知識的世界﹐並且可以
出乎自己的意志達到領悟所能蓋括的范圍--這就是把領悟當作梵來
沉思的人。”

那羅陀說﹕“可敬的先生﹐有超越過領悟的東西嗎﹖”

“當然有超越過領悟的東西。”

“請告訴我那是什么﹐可敬的先生。”

第八章 力量之為梵



“的的確確﹐力量要勝過領悟。一個強壯的人可以叫百個有領悟力的
人顫抖。一個人要是強壯﹐他可以挺得住。他挺得住的話便可以侍奉
(先生)。假如他侍奉先生的話﹐他可以成為他們密切的朋友。假如
他成為他們密切的朋友﹐他可以觀察﹑聽聞﹑反省﹑獲得自信﹑行動
﹐並享受其結果。由于力量的支持﹐大地穩固地挺立﹐整個世界穩固
地挺立。對力量加以沉思。



把力量當作梵來沉思的人﹐可以出乎自己的意志達到力量所能蓋括的
范圍--這就是把力量當作梵來沉思的人。”

那羅陀說﹕“可敬的先生﹐有超越過力量的東西嗎﹖”

“當然有超越過力量的東西。”

“請告訴我那是什么﹐可敬的先生。”

第九章 食物之為梵



“的的確確﹐食物要勝過力量。因此﹐當一個人絕食了十天時候﹐即
使他仍然活着﹐他將無法觀察﹑聽聞﹑反省﹑獲得自信﹑行動﹐並享
受其結果。可是當他獲得了食物以後﹐他可以觀察﹑聽聞﹑反省﹑獲
得自信﹑行動﹐並享受其結果。



“把食物當作梵來沉思的人﹐掌握了飲食豐富的世界﹐並且可以出乎
自己的意志達到食物所能蓋括的范圍--這就是把食物當作梵來沉思
的人。”

那羅陀說﹕“可敬的先生﹐有超越過食物的東西嗎﹖”

“當然有超越過食物的東西。”

“請告訴我那是什么﹐可敬的先生。”

第十章 水之為梵



“的的確確﹐水要勝過食物。因此﹐假如沒有足量的雨﹐那么﹐生物
便要為食物中足的想法所困苦。但是﹐假如有足量的雨﹐那么﹐生物
便要為食物充份的想法而歡欣。水遷就了大地﹑中間界﹑天空﹑山巒
﹑神祗﹑人類﹑牛羊﹑飛鳥﹑種子﹑樹木﹑動物﹑蛆虫﹑蒼蠅和螞蟻
﹑水確實是這一切的形式。對水加以沉思。



“把水當作梵來沉思的人﹐達成了他一切的願望並得到滿足﹐可以出
乎自己的意志達到水所能蓋括的范圍--這就是把水當作梵來沉思的
人。”



那羅陀說﹕“可敬的先生﹐有超越過水的東西嗎﹖”

“當然有超越過水的東西。”

“請告訴我那是什么﹐可敬的先生。”

第十一章 火之為梵



“的的確確﹐火要勝過水。因為﹐它捕捉了風﹐並溫暖了空間﹐于是
人們說﹕‘熱起來了﹐燃燒了﹐就要下雨啦。’所以﹐火先出來﹐然
後才有水。再進一步說﹐雷鳴挾帶着閃電在天空中咆哮。于是人們說﹕
‘閃電了﹐打雷了﹐就要下雨啦。’一樣的﹐火先出現﹐然後才有水
﹐對火加以沉思。



“把火當作梵來沉思的人﹐變得熱力四謝﹐並且掌握了熱力四射的世
界﹐充滿了光﹐而不被黑暗所侵吞﹐他可以出乎自己的意志達到火所
能蓋括的范圍--這就是把火當作梵來沉思的人。”

那羅陀說﹕“可敬的先生﹐有超越過火的東西嗎﹖”

“當然有超越過火的東西。”

“請告訴我那是什么﹐可敬的先生。”

第十二章 空間之為梵



“的的確確﹐窨要勝過火﹐因為在窨中存在着太陽﹑月亮﹑閃電﹑星
辰和火。透過了空間﹐一個人呼喚着﹔透過了空間﹐另一個人聽着﹔
透過了空間﹐呼喚的人又聽到了回答。我們在空間裡頭歡樂﹐在空間
裡頭懮愁。所有的事物在空間中產生﹐在空間中成長﹐對空間加以沉
思。


 
“把空間當作梵來沉思的人﹐掌握了廣延的世界﹑光輝的世界﹔超越
痛苦的世界﹑空闊的世界﹐並且可以出呼自己的意志達到空間所能蓋
括的范圍--這就是把空間當作梵來沉思的人。”

那羅陀說﹕“可敬的先生﹐有超越過空間的東西嗎﹖”

“當然有超越過空間的東西。”

“請告訴我那是什么﹐可敬的先生。”

第十三章 記憶之為梵



“的的確確﹐記憶要勝過空間。所以即使在很多人聚集的時候﹐他們
假如沒有記憶﹐他們是什么也聽不到的﹐他們不可能思想﹐不可能領
悟。但是實在地﹐假如他們有記憶﹐他們便會聽着﹑想着﹑領悟着。
透過了記憶﹐一個人曉得了他的兒子﹐曉得了他的牛羊。對記憶加以
沉思。



“把記憶當作梵來沉思的人﹐可以出乎自己的意志達到記憶所能蓋括
的范圍--這就是把記憶當作梵來沉思的人。”

那羅陀說﹕“可敬的先生﹐有超越過記憶的東西嗎﹖”

“當然有超越過記憶的東西。”

“請告訴我那是什么﹐可敬的先生。”

第十四章 希望之為梵

“的的確確﹐希望要勝過記憶。受希望的鼓舞﹐記憶頌讀着聖詩﹐執
行着祭禮﹐渴求着兒子﹑牛羊﹐世界和其它的東西﹐對希望加以沉思。



“把希望當作梵來沉思的人﹐他所有的渴求將被希望滿足﹐他的祈秾崿F﹔他可
以出乎自己的意志達到希望所能蓋括的范圍--這就是把希望當作梵來沉思的人。”


那羅陀說﹕“可敬的先生﹐有超 越過希望的東西嗎﹖”

“當然有超越過希望的東西。”

“請告訴我那是什么﹐可敬的先生。”

第十五章 生處之為梵



“的的確確﹐生息要勝過希望。就象是﹐輪子的輻湊集到一個榖上﹐
同樣﹐所有這一切﹐湊集到生息上。生息被生息所推動。生息把生息
給予生息。生息是父﹐生息是母﹐生息是兄﹐生息是姐﹐生息是師﹐
生息是梵。

“假如一個人對父﹑母﹑兄﹑姐﹑師﹑梵說了一些不得體的話﹐那么
﹐人會說它﹕‘可恥呀﹗你真是殺害父親的凶手﹑殺害母親的凶手﹑
殺害兄長的凶手﹑殺害姐姐的凶手﹑殺害師尊的凶手﹑殺害梵的凶手。’

“不過﹐要是生息離開了他們﹐一個人可以用火鉗把他們撥在一堆﹐
燒得絲毫不剩﹐沒有人會說﹕‘你是殺害父親的凶手﹑你是殺害母親
的凶手﹑你是殺害兄長的凶手﹑你是殺害姐姐的凶手﹑你是殺害師尊
的凶手﹑你是殺害梵的凶手。’



“的的確確﹐生息便是這一切。看到了這點﹐沉思着這點的人﹐會深
信不疑﹐和變成一位大導師。要是大家對這樣一個人說﹕‘你是一位
導師。’他可以說﹕‘是的﹐我是一個大導師。’他沒有需要否絕。”

第十六章 真理的認識



“但事實上﹐他是靠着對真理的認識而成為一位大導師的。”

“可敬的先生﹐我可以藉着對真理的認識成為大導師嗎﹖”

“但是那要先渴望認識真理。”

“可敬的先生﹐我渴望認識真理。”

第十七章 真理依靠領悟



“當一個人領悟了真理時候﹐他才說出真理。沒有領悟真理的人不會
說出真理。只有領悟它的人說出真理。一個人必須渴望去體會這種領
悟。”

“可敬的先生﹐我渴望去領悟。”

第十八章 領悟依靠反省



“當一個反省時候﹐他才領悟。沒有反省的人不會領悟。只有反省的
人領悟﹐一個人必須渴望去體會這種反省。”

“可敬的先生﹐我渴望去體會反省。”

第十九章 反省依靠信仰



“當一個人有信仰時候﹐他才反省﹐沒有信仰的人不會反省。只有信
仰的人反省。一個人必須渴望去體會這種信仰。”

“可敬的先生﹐我渴望去體會信仰。”

第二十章 信仰依靠心無旁



“當一個人(對他的導師)心無旁驎r候﹐他才信仰。沒有心無旁
的人不會信仰。只有心無旁虻娜诵叛觥R粋人必須渴望去體會這種
心無旁颉!

“可敬的先生﹐我渴望去體會這種心無旁颉!

第二十一章 心無旁蛞揽繉R



“當一個人盡其職責(專一)時候﹐他才心無旁颉]有盡其職責的
人不會心無旁颉V挥斜M其職責的人心無旁颉R粋人必須渴望去體
會這種盡責。”

“可敬的先生﹐我渴望去體會盡責。”

第二十二章 專一依靠福佑



“當一個人獲得福佑進修﹐他才盡其職責。沒有獲得福佑的人不會專
一﹐只有獲得福佑的人專一﹐一個人必須渴望去體會這種福佑。”

“可敬的先生﹐我渴望去體會福佑。”

第二十三章 無限是福佑 



“無限是福佑。有限的東西之中沒有福佑。只有無限是福估。一個人
必須渴望去體會這種無限。”

“可敬的先生﹐我渴望去體會無限。”

第二十四章 無限和有限



“當一個人看不到別的﹐聽不到別的﹐體會不到別的時候--那就是
無限。當一個人看到了別的﹐聽到了別的﹐體會到了別的時候--那
就是有限。無限是不朽的﹐有限是必死的。”

“可敬的先生﹐無限的立場在哪裡﹖”

“在它自己的傳大之中--甚至不在自己的偉大之中。”



“在世上﹐人們形容着牛﹑馬﹑大象﹑金子﹑奴隸﹑妻子﹑田野和房
屋﹐說是“偉大”。我指的不是這個。”他說﹕“因為這些例子當中
﹐一個東西的立場是建立在另一個東西之上。而我的意思是﹕

第二十五章 對無限的訓示



“的的確確﹐那個無限是在下的。是在上的。是居後的﹐是居前的。
是朝南的。是朝北的。的的確確﹐無限是這一切。

“接着﹐是無限和‘我’的關系的訓示﹕的的確確﹐我是在下的。是
在上的。是居後的﹐是居前的﹐是朝南的﹐是朝北的﹐的的確確﹐我
是這一切。



“接着﹐是無限和‘本身’的關系的訓示﹕的的確確﹐本身是在下的
。是在上的﹐是居後的﹐是居前的﹐是朝南的﹐是朝北的﹐的的確確
﹐本身是這一切。

“的的確確﹐一個人看到這一點﹐反省這一點﹐體會這一點﹐便陶醉
于本身之中﹐嬉戲于本身之中﹐怡然于本身之中﹐沉迷于本身之中﹐
他變成一個自我的管理者。他發揮無限的自由﹐周遍世界。

“那些不這么想的人﹐卻是讓別人做他們的管理者﹔他們住在不免于
壞卻的世界之中﹐他們在世界之中。他們在世界上沒有自由。”

第二十六章 自認識



“對一個看到這一點﹐反省這一點﹐體會這一點的人來說﹐生息便是
從本身涌出﹐記憶從本身涌出﹐空界從本身涌出﹐火界從本身涌出﹐
水界從本向涌出﹐默想從本身涌出﹐思考從本身涌出﹐意志從本身涌
出﹐心靈從本身涌出﹐語言從本身涌出﹐名字從本身涌出﹐聖歌從本
身涌出﹐祭禮從本身涌出--啊﹐這一切是從本身涌出。”



“于是﹐有下面的詩歌﹕

“‘真理的認識者不知有死亡﹐疾病與懮苦。真理的認識者無所不見
﹐並且在任何地方掌握任何事物。

“‘他是統一的﹐他變成三個﹐變成五個﹐變成七個﹐變成九個﹔之
後﹐他被稱為十一﹐稱為一百一十﹐稱為一千又二十。

“‘當食物純淨之時﹐心靈變為純淨。當心靈純淨之時﹐記憶變成堅
定﹐當記憶堅定之時﹐一切的結便得解脫。’

可敬的薩拿拘摩羅﹐在那羅陀掃除了他的瑕疵之後﹐顯示給他看﹐那
黑暗的反面。他們把薩拿拘摩羅喚做SKANDA(智者)﹐是的﹐他們
叫他SKANDA。

第七部終
====

嗡, 修唎, 修唎, 摩诃修唎. 修修唎, 萨婆诃。